1.自该项目立项以来,我们完成了越、老、缅、柬、泰等5个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的建立。其中,缅甸语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老挝语专业于2013年招生,柬埔寨语专业于2014年开始招生,同时,我们于2014年成功招收亚非语言文学第一届硕士研究生。 目前,上述各专业均有完整的人才培养方案。
2.小语种教育取得良好效果,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有了明显的提高,在各类国家级、省级大赛中均获得大奖。
3.小语种课程设置合理,具备相应教学资源与条件,如采购了近万册东南亚电子和纸质图书、建立了同声传译室,教学符合规范,教学质量有保障。
4.建立了与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相适应的管理制度,保障措施得力,教学机制运行良好。
5.重视师资队伍建设,有一支热心教学、结构合理、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高的小语种教师队伍。在该项目立项以来至今,我们的师资队伍数量不断壮大,从2013年的24人新增至35人,在职称结构上,有3位副教授、8位讲师,25位助教;在学历结构上,9位博士(6位在读)、21位硕士,6位学士和2名外教。总之,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业务水平、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6.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保障体系,能够合理运用校内外各种评估手段保证和改进教学质量。
7.有了一套完整的、可供推广借鉴的成功经验,特别是能够主动适应桥头堡建设,在应用性、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形成特色。小语种人才培养实行“2+1+1”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独具特色。科研成果不断增加,目前为止,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省社科项目2项,国务院华文教育基地重点课题1项,一般课题4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9项,指导大学生科训项目5项,出版专著1部,教材2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