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公告 > 

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云师大模式”

校长杨林访问为该校培养高层次东南亚语人才的缅甸仰光大学

4月11日,全省小语种人才培养情况调研活动在云南师范大学举行。省政府及省教育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外办等部门共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认为,云南师范大学的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卓有成效,有亮点、有创新、有发展、有思路,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在我省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云南师范大学开展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有四个非常好的基础,一是有好的条件,学校教学环境优越;二是有好的环境,搭建了一个中外学生学习交流平台,学生们互为老师互相学习,促进了学习交流和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三是有好的队伍,是一支年轻的、充满活力的、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四是有好的机制,学校实施的“2+2”、“2+1+1”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创新性,与东南亚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培养的方式很有特色。

副省长高峰指出,小语种人才培养是一篇大文章,对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意义。多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经过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我省面临桥头堡战略实施、滇中城市经济圈建立、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南博会召开的重大历史机遇期,希望云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和深刻理解小语种人才培养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优势和条件,抓住发展机遇,继续做好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为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共建中豪螺蛳湾实习基地

4月24日周五晚18:30,夏日的暑气渐消。可是,在云南师范大学云南华文学院311报告厅内,“越语角”活动刚刚拉开大幕,热气正在上升。

此次活动由学院留学生联谊会和汉语俱乐部共同举办。学院里的相关领导和老师,越南留学生、学习越南语的中国学生,还有他们的各国朋友,欢聚一堂。200多人的大厅不仅坐满人、站满人,就连大厅外都站了许多同学。这绝不仅仅是个“越语角”,完全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师生联谊的“欢乐节”。

留学生联谊会会长、缅甸学生李正超以及他的中国朋友、2011级缅语2班的赵乾昊也来了,他们开心地说:“前不久,我们搞过‘缅语角’,也像这么热闹!”2014年3月,新学期开始。去年12月刚刚成立的留学生联谊会策划推出不同的外语角活动,每半个月一次,让中外学生增进交流机会,营造学习语言的轻松氛围。

这仅仅是一个夜晚、一次活动,但是,“国际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赵乾昊感慨:“在这里学缅语,可以交许多缅甸朋友,学习效果好。”曾给赵乾昊他们班当过缅语老师的李正超说,乾昊学缅语是3年前从0开始的,现在可以得80分了,进步非常快。

云师大的东南亚南亚语种教育,学生说好,社会各界反映好。究竟好在哪儿?为什么好?让我们走进云师大一起去探究——


服务南博会

服务云南 瞄准大方向

“所谓大学发展的‘顶天立地’,只有先立‘地’,才能实现顶‘天’的宏伟目标。”这是云师大党委书记叶燎原、校长杨林的共识。他们认为,先要俯下身子,热爱脚下这片土地,切实服务区域特别是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才有可能在全国同类院校乃至世界范围内产生一定的影响力。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云师大高度关注“云南机遇”。杨林分析,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沿边开放及桥头堡建设等系列国家战略重叠交叉在云南这一区域上,为学校发展提供了不同的机遇,我们将实施服务云南工程,加大优质教育服务力度,带动云南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云南经济社会发展与改革开放的需要,积极调整专业结构。“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手段和内容,是云南发挥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作用的重要突破口。”杨林看得很准。

2007年,云师大开设越南语、泰语和老挝语公共选修课。发展至今,先后设立越南语、泰语、缅甸语、老挝语和柬埔寨语5个东南亚语专业,涵盖了东南亚五国语言。现有东南亚语种专业教师33人,外教4人;教师中80%以上都具有硕士和博士学历。这些专业教师成功申报省级质量工程项目16项,发表教学科研论文2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云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云南省教育厅科学基金课题等科研项目6项,主编、参编东南亚南亚语种教材近10部。省教育厅已批准该校为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和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另外,他们有4门课程被批准为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

学校努力改善教学环境,已有泰语、越南语、缅甸语图书资料2000余册,拥有同声传译室、多媒体教室、语音教室、微格教室、电子阅览室、学生活动中心、泰国文化中心等设施辅助东南亚南亚语种教学,还有100余门东南亚语种课程网络资源在该校课程资源中心平台上面向所有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学生免费开放。学校利用校园内有500多名东南亚各国留学生的学习环境,营造中外学生互相交流、互为老师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们学习东南亚语的兴趣和效果。

如今,在校学习东南亚南亚语种的学生约有2500人,包含东南亚语种各专业学生、把东南亚语作为第一外语和第二外语学习的学生、东南亚语校级公选课学生以及东南亚合作项目学生,几乎涉及云师大开设的所有专业的学生,数量多、规模大、涉及面广。

  
以赛促学

综合集成 谋求大发展

“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工作的成就得益于学校实施了‘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云师大云南华文学院党委书记和雪莲,云师大校长助理、云南华文学院院长武友德都有同感。

2008年,云师大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综合集成发展、内涵特色兴校”的发展战略,为全国地方高校发展破解难题探索出了新路径。“综合集成”就是要秉承开放式办学的思想和内外统筹的管理理念,通过综合校内外、省内外、国内外各方资源,集成转化为自身优势。通过资源的重组和共享,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实现学校整体功能的倍增和拓展,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目标。

云南华文学院较好地实践了“综合集成”的发展理念,他们在学校的领导和支持下,通过组织、承办、参与各类东南亚南亚语种比赛,整合各方资源为学生提供实践和锻炼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2012年,该校承办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的首届云南省高校东南亚语比赛周小语种演讲比赛。2012年12月,该校和泰国孔敬大学共同举办云南省第二届“孔敬大学杯”泰语演讲大赛。2013年9月,该校承办了由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主办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越南语演讲大赛暨越南语教学研讨会”,这是非通用语界在我省举办的第一次全国性赛事,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23所高校参赛,选手达85名。2013年11月,他们积极参加“第二届云南省高校东南亚南亚语种演讲比赛”。2014年5月,学校将再次和泰国孔敬大学共同举办云南省第三届“孔敬大学杯”泰语演讲大赛。

2012年,云师大和中豪商业集团有限公司达成协议,共建教学研究与实习基地。2013年,教育部批准将该基地列为国家级“本科教学工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双方还将进一步完善相关建设,逐步将基地建成集学生实践、员工培训、师资培养、教学改革、市场服务、实践创新、产学研合作为一体的经济类及非通用语专业的现代化综合实践教育基地。

学校创新办学思路,实施“2+2”、“2+1+1”人才培养模式。其中,“2+1+1”指的是在国内学习专业课程2年;然后到国外合作院校学习1年,完成专业见习和实习;接着回到国内学习模块课程1年,进行学习实践,旨在培养“东南亚语+英语+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目前,已与20多所东南亚各国学校签订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学校将与缅甸仰光大学、曼德勒外国语大学联合培养缅甸语人才。

真抓实干 创造大前途

云师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虽然办学起步晚,但发展快、影响大。杨林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抓住发展机遇,继续做好小语种人才培养工作,为云南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提供必要的人才支持。

学校将以东南亚语言专业为主,逐步拓展南亚语言专业,并在现有5个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的基础之上,提高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层次,2014年开始招收泰语、越南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实施“2+1+1”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和2+1/2+N的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与东南亚国家一流大学联合培养人才。

充分发挥东南亚语专业优势,以东南亚语言文化学习为特色,辐射全校其他专业,不断扩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规模。继续培养“专业+英语+东南亚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旅游管理和汉语国际教育类人才; 鼓励英语专业学生选择东南亚语作为第二外语;鼓励一批学生选择东南亚语代替大学英语;鼓励更多学生选择东南亚语公共选修课;开设东南亚语双学位课程。

今后5年,云师大将重点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培养和引进高水平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带头人5人,培养和引进骨干教师8人,聘请外专外教5人,聘请兼职东南亚南亚语种客座教授3-5人,聘请企业精英2-3人,建设由教学专家与行业精英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专业教师队伍,打造一支具有区域影响力、具有国际化素养的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教师团队。

充分发挥“云南省高等学校小语种人才培养示范点”、“云南省高等学校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的作用,以现有的4门东南亚南亚语种精品课程为依托,组建东南亚南亚语种教师团队,积极申报各类质量工程项目和科研项目,扩大研究范围,进行东南亚南亚语言教学研究、东南亚南亚文化研究、东南亚南亚国家华文教育研究、东南亚南亚国别研究等,着力提升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促进东南亚南亚语种专业建设和发展,不断提高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质量。云南日报记者

来源http://yn.yunnan.cn/html/2014-05/14/content_3209481.htm

------分隔线----------------------------
推荐内容